调解机构:温州调解中心

案由:货款纠纷

申请人:瑞安市某箱包配件厂

被申请人:胡某某

法官:刘洋洋

调解员:马静

基本案情

2025年3月,瑞安市某箱包配件厂(以下简称瑞安公司)一纸诉状将在非洲经商的胡某某告上法庭,要求胡某某支付所拖欠货款90700元。因胡某某身处非洲,涉外纠纷程序复杂,文成县人民法院依据温州市贸促会与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构建的国际商事纠纷诉调对接暨多元解纷机制,委托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温州调解中心(以下简称温州调解中心)介入调解。

调解过程

跨境贸易遇阻:信任裂痕渐显

纠纷源起于胡某某因经营需要向瑞安公司多次购买箱包拉杆,瑞安公司按照胡某指示将货物准时发送到指定地址。2020年1月15日至18日,双方在微信上对账确认,胡某某尚需支付瑞安公司货款90700元。此后,胡某某多次以不在国内,自身经营出现问题等原因推迟支付货款,瑞安公司多次催讨无果。

诉调联动破局:调解员成“关键桥梁”

温州调解中心受理案件后,指派调解员马静负责本案。调解员接受指派后迅速行动:其一,全面审查原告提交的诉讼材料,厘清案件事实及争议焦点;其二,积极联系原告、原告代理律师、被告,听取双方对案件的意见。因胡某身处非洲,时差显著且回复滞后,调解工作面临较大困难。调解员主动调整工作时段,选择每日深夜至凌晨与其对接,确保信息传递及时性,成功跨越了距离与时差的阻碍,有效增强胡某某的配合意愿,为本案调解成功奠定基础。

信息互通:法官与调解员“同频共振”

与此同时,文成县人民法院刘洋洋法官同步介入,与调解员建立“一对一”沟通机制,全程参与调解筹备、方案研讨与协议审核,确保调解方向不偏离法律轨道。

调解结果

经调解,5月6日双方自愿达成协议,约定胡某某分8期偿还货款90700元,文成县人民法院于5月7日出具民事调解书予以确认。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温州调解中心与文成县人民法院携手仅用27天便完成纠纷受理、专业调解与司法确认全部流程。

案例评析

本案系温州市“法院+贸促会”诉调对接机制的实践,其成功为涉外纠纷高效化解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亦为跨境商事争议高效解决开辟了新路径。

一、一站式闭环:从调解到司法确认“无缝衔接”

温州调解中心与文成县人民法院协同发力,实现调解协议快速司法确认,形成“调解—确认—执行”闭环,既降低诉讼成本,又提升解纷效率,彰显商事调解与司法服务的深度融合。本案中,贸促与法院会协同发挥各自优势——贸促依托国际商事调解经验及跨境资源网络,快速锁定争议焦点,法院提供司法程序保障和强制执行力背书。在温州调解中心与文成县人民法院的共同努力下,矛盾一揽子解决。此次合作正体现了“法院+贸促会”联动在涉外商事纠纷化解中的“1+1>2”效应。

二、机制赋能:为涉外经营系牢“防护网”,更添“暖心力”

此次纠纷的高效化解,绝非偶然——它是温州市“法院+贸促会”诉调对接机制深耕细作的必然成果。自2023年双方签订合作协议以来,通过设立国际商事(海事)共享法庭、制定《纠纷诉调对接操作规程》,一套“受理零门槛、调解有专攻、确认加速度”的一站式解纷链条已全面贯通:企业无需在法院与调解机构间“两头跑”,既可选择诉讼维权,也能通过贸促会调解中心“轻装上阵”;调解成功的协议,通过“司法确认快速通道”,最快当日就能“盖章生效”,真正把“跨国纠纷难解决”的无奈,变成了“在家点屏就能办”的便利。

“以前总觉得涉外商事纠纷‘耗不起时间、打不起官司’,现在有了这个机制,就像给我们系上了‘防护绳’,更添了‘主心骨’!”瑞安公司负责人的话,道出了众多涉外企业的心声。

结语

“法院+贸促会”诉调对接机制通过整合司法权威性与商事调解专业性,为涉外纠纷提供了高效解纷框架。一方面,涉外商事调解已成为国际商界公认的高效纠纷解决工具,在“诉讼爆炸”时代优势凸显。调解以非对抗性方式促成双方自愿达成协议,相比诉讼和仲裁,程序更灵活、周期更短,成本更低。另一方面,调解适应多元法律环境,跨境纠纷涉及不同法域,调解无需严格适用特定国家法律,可通过协商平衡文化差异和法律冲突,调解成功的案件执行便利性也更高。随着国际公约普及和各国政策支持,调解在涉外商事争端中的应用将会更趋广泛和高频,成为“调解——仲裁——诉讼”并行的多元解决机制中极为重要的构成因素。

每一个涉外商事纠纷的背后,都是企业的真金白银;每一起案件调解成功,都是企业减轻负担、稳健前行的积极助力,都是一个城市优质营商环境的正面注解。涉外商事纠纷诉调对接机制,不是冰冷的流程,而是有温度的“护航行动”。法院与贸促会将持续深化合作,建立健全市县两级联合调解大平台,提升调解员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和专业能力,为更多的外经贸企业以及他们的海外合作伙伴提供专业公正高效的服务,为国际经贸活动提供更加强劲的法治动能!